中国版海事卫星成功发射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研制的中国卫星移动通信系统首发星、被誉为中国版的海事卫星的天通一号01星,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迈入了卫星移动通信的“手机时代”。值得一提的是,长征二号F T2和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6日也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这标志着中国新一轮载人航天任务正式进入发射准备阶段。据悉,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计划于今年9月中旬实施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中旬发射。
【侨报综合报道】中国版海事卫星来了!被誉为中国版的海事卫星的天通一号01星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并进入距离地球约三万六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
中国租用国外卫星电话成历史
综合新华社、中新社报道,天通一号01星是一颗大容量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可以为车辆、飞机、船舶和个人等移动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等通信服务,优势在于终端的小型化、手机化。
天通一号的研制在四川汶川“5·12”地震后提上日程,首要任务是确保中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的应急通信,填补国家民商用自主卫星移动通信服务的空白。此前,中国遭受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往往需要租用国外卫星电话。
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相比,天通一号有哪些本领?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受基站覆盖区域所限,很难在边远山区、沙漠戈壁等地区实现通信全覆盖。天通一号则不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可自上而下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的无缝覆盖,对海上石油勘探开采、森林防护等通信能力提升有重要帮助。而且,天通一号工作频段信号传输损耗小,有利于终端设备的小型化,便于携带。
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俱乐部
作为中国首颗移动通信卫星,天通一号关键技术多,难度大。经过5年多的技术攻关,科研人员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移动通信卫星技术的重要突破。
比如,低无源互调(PIM)技术是卫星系统关键技术之一,也是当今国际宇航界共同关注的技术难题。无源互调指天线在大功率发射的同时由于天线接收灵敏度高,产生的杂波会落入接收通道,形成自身干扰,严重影响通信能力。为此,项目团队历经艰苦攻关完成了国际首次整星级无线PIM试验,满足任务要求,标志着中国这一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天通一号卫星的技术指标与能力水平达到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卫星水平。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俱乐部。”五院天通一号卫星总设计师陈明章说。
天宫二号9月中旬发射
在中国版海事卫星成功发射的同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 T2火箭及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6日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这标志着中国新一轮载人航天任务正式进入发射准备阶段。
这两枚火箭在按流程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后,于3日从北京启程,经铁路运输运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为捆绑式二级液体运载火箭,芯级直径3.35米,捆绑4枚助推器,助推器直径2.25米。
此次进入发射场的长征二号F T2火箭与长征二号F T1火箭、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与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主要在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做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各项准备工作正按计划有序进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计划于9月中旬实施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中旬发射。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太空探索公司完成火箭回收和重复利用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近日对外宣布,中国“组合动力飞行器”项目已经开始着手研制,其飞行速度有望达到7倍甚至10倍音速以上。

本文版权属“纽约侨报”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纽约侨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我们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